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驅動發展中心主任霍福鵬8月2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一到兩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關鍵窗口期,要匯聚全社會資源力量,聚焦科技、產業、消費、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領域,形成發展合力,推動“人工智能+”打開局面,取得實效。
據霍福鵬介紹,為確保“人工智能+”行動穩步有序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對行動目標進行了深入論證。實施“人工智能+”并非一蹴而就,特別是當前人工智能技術還在快速迭代演進中,各行業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特點也不相同,需要充分遵循技術和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綜合考慮技術成熟度、業務復雜度以及行業發展基礎等多方面因素,分步實施、循序漸進。
為此,《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了3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階段是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過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這一階段,強調要在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性應用。
第二個階段是到2030年,我國人工智能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90%,智能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技術普惠和成果共享。這一階段強調人工智能應用的廣度和深度,要實現更全面系統的融合應用,人民群眾廣泛享受到智能軟硬件帶來的服務,讓人工智能成為各行業各領域發展的通用引擎。
第三個階段是到2035年,我國全面步入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發展新階段,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這一目標對“人工智能+”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因此,要聚焦構建智能經濟與智能社會的新形態,推動生產力革命性躍遷和生產關系深層次變革。
霍福鵬表示,通過設定3個階段性目標,有利于讓我們在人工智能技術不確定性與發展確定性之間找到動態平衡點,以更加科學合理的路徑,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落地見效。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能源領域人工智能發展的分階段目標:到2027年,著眼于打牢基礎、樹好...
9月4日,山東省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解讀山東加力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山東省提出力爭實現煉化行業穩產、鋼鐵行業增效、電解鋁行業補缺、焦化行業整合提升,穩住工業基本盤。山東近日出臺《關于促進經濟穩健....
市場監管總局4日舉行先進制造標準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司長肖寒介紹,標準作為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制造業由大變強中...
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其中提出到2026年,預期實現營收規模和出口比例在41個工業大類中保持首位。方案明確,2025至2026....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門廣場。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舉國關注、舉世矚目,這是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節日。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